首頁
教學社群
    
♦  毫米波5G 通訊及雷達感測社群
隨著 5G 商用加速,毫米波技術應用市場亦逐漸被打開,不過,毫米波高頻技術特性,過去較不為產業及學校熟悉,所以要導入商用,勢必經過一番摸索與學習,特別是訊號干擾與衰減、天線陣列設計訊號模擬與量測以及相關訊號模擬與量測等挑戰,皆較以往更為棘手。本系已和業界合作發展車用雷達及訊號模擬與量測教學,同時專題學生也開始進入毫米波雷達感測器的應用領域,為協助學生及業界更快掌握毫米波通訊與感測技術特性,加速各種應用實作與發展,本社群特別邀請毫米波及通訊領域老師代表、專家、廠商及系友,深入分享最新技術進展與開發實務。想讓本校學生順利搭上未來毫米波應用大商機,別錯過這場難得的學習機會。
召集人: 林昇洲老師  、萬旭電業網通事業處 林育正協理                 
成員 (教師): 電機系 林昇洲老師 、余金郎老師、劉鴻裕老師;
        物理系 杜繼舜教授;亞東技術學院通訊工程系  胡正南教授 (邀請中)
成員 (學生): 電機系 塗錡鵬、林科宏、許祐家、李思彥、黃郁軒、
        梁成宇、胡景閎、許元嘉、李國衛 (碩)
合作廠商: 萬旭電業 、全科綜電 
社群助理: 李國衛 (碩) 
 
♦  物聯網社群
透過與廠商合作研發物聯網淨水器系統及其智能雲端平台的軟硬體技術,結合輔大電機系5位具有網路、通訊、軟體程式、醫工與VLSI硬體電路設計專長的老師群共同組成一個「產學合作教學社群」。透過此社群的聚會,同時邀請廠商參與,針對物聯網系統與智能雲端平台相關軟硬技術大家共同討論、交換研究心得,並將此相關技術直接導入大學部專題課程中來提升同學們專業理論與實務結合的學習成效。
召集人: 莊岳儒 老師
成員 (教師): 電機系 劉惠英、王元凱、沈鼎嵐、曾乙立
成員 (學生): 電機系 陳弘軒(碩)、王大衛 (碩)、莊畯崴(碩)、張書華
合作廠商: 瑞亞新創公司 陳仲誠 
社群助理資訊: 莊畯崴    
 
 
♦  人工智慧課程師生社群
社群活動宗旨在於聚焦輔仁大學理工學院的人工智慧程式設計課程發展,探討現今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下,大學之資訊相關課程應該如何反思、解構並加強。本社群將透過活動與主題講座等方式來建立溝通平台,邀請校內外對於大學人工智慧程式設計課程議題有經驗的專家學者或老師學生來進行交流。
召集人:王元凱 老師    
成員(教師):電機系 劉惠英、莊岳儒; 資工系 范姜永益; 
理工學院 王福堂; 全人中心 潘東名; 黎明技術學院資訊科技系 洪啟煌
成員(學生):王婕、石芷瑜、陳亭瑄
 
 
教學創新課程師生成長社群
理念
  • 鼓勵教師自發組織社群共同探究、設計與實驗多元教學與學習創新模式,並以發展提升學生學習成效之教學方法與課程設計,及適切評量方式為目標,促進師生對話與經驗交流。
  • 為確切落實教學創新,社群亦可加入學生互相討論,針對學生可能的迷思及教學中潛在的問題進行對話,突破學習盲點,形塑學習型組織學園,以期提升教學品質。
社群組成
  • 社群須由本校或跨校至少 3 名以上專、兼任教師,社群需推舉 1 名本校教師擔任召集人專責社群活動之規劃,得另聘 1 名助理協助社群行政聯繫與相關成果彙整。
  • 建議每位教師偕同至少 1 位教學助理或學生(建議該教學助理或學生身分應與課程創新發展直接相關)參與社群活動,更有效獲得學生回饋。
  • 建議社群中至少一位成員之課程落實教學創新主題,更有助於社群內部有效討論。
社群主題
社群組成主題限以四類為主:(以下四類主題順序為優先補助序)
  • 跨域課程之教學設計:共同研討將原課程融入如程式設計、健康促進、設計思考、金融科技、物聯網、跨文化、社會責任、人工智慧或大數據等知識概念,改變其課程內涵與架構,而非本身為前述概念之專業課程;或系所發展與規劃跨領域課程或學程。(須由兩個以上不同系所之教師組成)
  • 發展與業界合作之產學課程:發展與產業合作融入教學設計之成果導向課程(如:以專題設計教學內容解決企業問題,而非辦理講座型活動)。
  • 專業核心課程之教學規劃:因應時代趨勢建立學生核心能力,著重系所或學院內共同專業必修科目如微積分、人生哲學等課程之重構或教材內容重新研擬與規劃。
  • 教學精進與教材創新課程:社群師生共同研創具有創意之教材,或建立課程的數位教材,或討論創新教學模式如翻轉教室、或針對全英語教學上之精進,可透過教學觀摩互相學習,以提升學生學習成效為目標設計課程。
註:全英語教學社群參與成員中,須至少 1/3 名曾開設全英語課程。





更多行事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