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憑給你技能,但不代表能力(第二屆系友 丁瑞麟)
    
文憑給你技能,但不代表能力
丁瑞麟,50年次,輔大電子工程系畢業進入IBM工作至今,歷經業務代表、專案經理、行銷協理、行銷事業處副總經理,於今年初接手軟體事業處,擔任副總經理一職。在競爭激烈的的跨國企業管理階層中,沒有國外學歷的丁瑞麟如何脫穎而出?他如何樂觀看待「學歷」與「工作能力」之間的關係?以下是他與讀者分享的想法。

我退伍後約半年就到IBM上班,1985年的台灣就業市場沒有現在多元,大型外商也不多,當時同學們在學校時都把IBM當作是一家偉大的企業,如果能考進來,就覺得應該是件了無遺憾的事了。

那時候能進到IBM工作的人是有光環的,進來後我發現同仁的背景都很燦爛,國立大學居多,相形之下我就平淡許多。

主考官眼中的TOP 5

為了能夠考進來,我花很大的心血在我的履歷表上,以「making my life lives」為主題,積極表達我對進入IBM的渴望以及我對自己生涯規劃的看法,沒想到主考官竟直接叫我去面試,之後才要我考試,完全和一般新人的應試過程相反,考到第三關時,我一直問主考官機會大不大,他回答我應該在TOP5之內,當時我因為剛認識我太太,所以放棄了母親給我的出國機會,因此就幾乎把IBM當作我的未來在認定。

雖然和我同期進來的以國立大學居多,但還好我們強調公平競爭的文化,只要你表現好公司自然會培訓你。

和我同期進來的同事,有些還在做業務員或是工程師,雖然自己內心有點成就感,但也一直戰戰兢兢,大約工作了5年後才真正建立起對自己的信心。

當時公司給我一個任務就是IBM系統在配銷業一定要取得龍頭地位,所以SOGO百貨這個灘頭堡就具有指標意義,當費盡力氣攻下它後,遠百、金石堂、佐丹奴、明德春天、漢神等等也在同一年內打下來,這在當時是很大的肯定,之後我也在公司的引導下,開始朝管理職邁進。

文憑會有心理層面的影響

在和同儕競爭的過程中,我並不否認文憑所代表的菁英氣質,因為你可以在裡面看到很多東西,例如很多人在念的EMBA,它可以讓你結交到不同的人與事業,所以文憑本身也是一個品牌,整個社會對他的報導就好像廣告一樣,是一個參考指標,對人會產生心理層面的影響。

但生涯發展是一種馬拉松競賽,文憑只會影響你一開始所要選擇參與的競賽,能不能跑完,還是要靠實力。

學校能給你的是「技能」,不是「能力」,技能是只把事情做對(do the things right),能力則是你知道什麼時候該做對的事情(do the right things),而這是工作上最重要的條件。

對於同仁文憑比我好,其實我自己也會有感覺,但那還不致於形成壓力,就像我在工作上一直要求自己要Be Yourself(做你自己)一樣,我的信心是來自於我自己的能力,而非文憑,我想每個人對此兩者會有判斷的取捨,我可能只是個比較相信自己經驗的人,我總是以「如果沒有IBM這個招牌,我還剩下什麼價值」來不斷提醒自己要進步。







更多行事曆....